2008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执行国家、省、市加强改善宏观调控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积极应对不懈怠,在挑战中抢抓机遇,在困难中开拓进取,国民经济整体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各项社会事业获得全面进步,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综 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初步核算,200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16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7.3%,经济总量跃上160亿元的新台阶。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6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94.7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44.9亿元,增长12.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6:62.9:24.5变化为13.4:58.8:27.8。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5%、53.3%和39.2%。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生产总值为16633元,增长7.0%。
民营经济彰显活力。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100.23亿元,增长7.4%,占GDP 的比重提高到62.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9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70.23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25.31亿元,增长12.8%。
受食品类价格较快上涨影响,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6.2%。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呈现先扬后抑,涨幅逐月趋缓的运行态势。1-5月持续冲高,涨幅达到最高点9.8%后开始逐月回落。在居民消费价格的八大类别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4.1%、烟酒及用品类上涨2.9%、衣着类持平、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6%、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上涨3.3%、交通和通讯类用品上涨0.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0.6%、居住类上涨6.9%。商品零售价格上涨6.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4.2%。
就业总量继续扩大,就业局势保持稳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9241人,培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10000余人,均超额完成全年计划目标。失业职工实现再就业4300人,连续三年实现再就业增长大于失业增长。大力开展以城镇 “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就业贫困家庭”为重点的就业援助工作,帮扶“4050”等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87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降低到3.2%。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企业景气状况全面走低,返乡民工人数众多,就业压力增大,居民收入增长减缓和消费预期降低,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节能降耗难度较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
二、农 业
全面落实“三农”政策,注重种植结构的调整,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农业生产稳定发展。2008年完成农业总产值36.77亿元,增长%。其中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服务业分别完成产值25.12亿元、0.64亿元、9.66亿元、0.51亿元、0.84亿元,分别增长4.8%、9.8%、5.4%、3.8%、6.3%。
主要农产品生产保持增长态势。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46.1万亩,比上年增长0.4%;其中夏粮种植面积76.4万亩,增长0.4%,秋粮种植面积69.7万亩,增长0.5%。全年粮食总产量518540吨,较上年增产3.3%,再创历史新高;夏粮总产量274281吨,增产5.8%;秋粮总产量244259吨,增产0.6%。油料、棉花、蔬菜总产量分别达到55234吨、5080吨、499046吨。
畜牧养殖业稳步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达3.03万吨;禽蛋产量2.19万吨;奶类产量1.41万吨。水产品产量5900吨,增长10.3%。全年猪、牛、羊、禽分别出栏25.42万头、2.66万头、16.09万只、407.43万只;年末猪存栏30.5万头,牛存栏6.01万头,羊存栏3.89万只,家禽存栏421.85万只。
林业、水利建设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506公顷,全部为人工造林;全年木材产量0.12万立方米。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70公顷,年末达到44965公顷;有效灌溉面积占常用耕地面积比重达到59.81%。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48.8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4.2%;农用拖拉机4.34万台, 比上年增长13.4%,农用运输车0.65万辆,比上年增长4.9%;农村用电量10052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9.8%。年末,全县409个村全部通汽车和电话,自来水受益村342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86.5亿元,比上年增长5.8%。全县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即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达131户,增长3.1%,共计实现工业增加值42.2亿元,增长19.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2.1亿元,增长20.1%;集体企业增加值7.6亿元,增长19.2%;股份制企业增加值7.3亿元,增长19.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1.7亿元,增长19.4%。轻工业生产增长快于重工业,轻、重工业分别实现工业增加值23.3亿元和18.9亿元,分别增长19.7%和18.3%。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7亿元,增长16.2%。
工业经济增长质量显著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18.2亿元,比上年增长44.3%;实现利润总额12.1亿元,比上年增长30.9%;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0.9万元/人年,比上年增长37.2%;总资产贡献率达到46.2%,比上年提升8.1个百分点。工业品产销衔接良好,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95.9%。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6.87亿元,占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6.3%,比上年提升1.2个百分点。
建筑业生产发展较快。建筑业从业平均人数1.91万人,增长1.1%。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8.3亿元,增长5.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3万平方米,增长18.9%;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5万平方米,增长18.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进一步增强。2008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以城镇基础设施、工业项目和招商引资工作为重点,加大投资力度;全年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8亿元,比上年增长23.5%,投资额再创新高。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是拉动全社会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2008年全县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4.6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完成投资21.3亿元,比上年增长26.4%;私营、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完成投资9.2亿元,比上年增长27.1%。2008年全县完成农村农户投资10.6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完成农村非农户投资15.6亿元,比上年增长26.3%。农村投资速度的加快,使农村的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得到迅速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也为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重点突出。在“工业强县”战略带动下,工业投资快速增长,完成投资26.3亿元,增长27.1%,工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提升到43.3%。同时,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投资6.5亿元,增长32.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4.1亿元,增长29.7%;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投资0.82亿元,增长58.7%,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投资8.1亿元,增长26.5%。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工业园区六期建设工程、县乡公路建设工程、高西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顺利完成;投资1.3亿元的中联水泥余热发电项目建成并网发电;机织地毯项目一期工程完成投资6100万元,并建成投产;县城“四路一场”建设大头落地;县体育运动中心一期工程稳步推进。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步发展。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7亿元,比上年增长22.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2.2亿元,增长17.6%;住宿餐饮业零售额8.5亿元,增长50.3%;其他行业零售额1.0亿元,增长20.2%。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实现商品销售收入净额1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2%,其中批发业增长25.4%,零售业增长26.7%;实现利润总额2574万元。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77384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0.5%。旅客周转量69377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47.2%。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2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7.8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6.6万户,电话普及率为18.4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1.5万户。
旅游业发展加快。创新工作举措,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景区景点开发进程,启动实施太公湖景区一期工程,五垛山旅游公路建成通车,促进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8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6亿元。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较快增长,地方财力继续增强。全年累计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126万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增值税完成3312万元,增长11.9%;营业税完成6672万元,增长11.9%;企业所得税完成1346万元,增长17.1;个人所得税完成946万元,减少17.0%。全年累计完成财政支出98369万元,增长22.6%。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48.3%,教育支出增长19.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5.3%,医疗卫生支出增长82.2%,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34.6%,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16.6%。
金融存贷款规模稳步扩大,金融运行平稳。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大幅度增长,贷款稳步增加,现金持续投放,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633370万元,比年初增加89165万元,比年初增长16.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95827万元,比年初增加32484万元,比年初增长12.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突破54亿元大关,达到542671万元,比年初增加79941万元,比年初增长17.3%。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巩固“两基”成果,突出素质教育。严格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全县共计划拨使用资金2103万元。投入校舍改造资金729万元,完成20所学校改造任务。年末全县共有小学119所,招生17816人,在校学生78322人,教师3957人;普通中学35所,招生10512人,在校学生28397人,教师2118人;普通高中5所,招生3105人,在校学生9286人,教师693人。
科技事业全面进步。2008年末,全县拥有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36所,全年培训从事科技活动人员6万人次。科技推广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全年共引进实施新技术140多项。
九、文化、卫生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8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33个,文化馆(站)22个,公共图书馆(室)22个。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98.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2%,有线电视用户达到44000户。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3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7个,卫生所627个;医院病床床位1012张;卫生技术人员87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30人。全县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4个,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
十、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继续加大。全县环境保护工作以大气污染、水污染防治为主,进一步加强对违法排污企业的清理整顿,加大对农村秸秆焚烧工作的监管力度,违法排污及秸秆焚烧现象明显减少;水污染防治力度加大,工业废水处理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达标率全面提升。全年共计削减COD1570.5吨、二氧化硫1635.7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81.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7.8%;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90.0%;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20%(其中,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为50%);污染减排成效明显,全县整体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
人口控制工作取得新成效。2008年全县出生人口10276人,出生率11.23‰;死亡人口5319人,死亡率5.81‰;全年自然增加人口4957人,自然增长率5.10‰。年末全县总人口97168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