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公报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统计公报
镇平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添加日期:2017-03-07 09:10:57   来源:   作者:

  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克难攻坚,按照“重在持续、加快发展、突出转变”总体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贯彻落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重大战略机遇,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综   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初步核算,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5.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3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93.1亿元,增长12.8%;第三产业增加值47.0亿元,增长9.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6.7:56.4:26.9变化为15.3:56.3:28.4。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5%、70.5%和24%。人均生产总值为19368元,增长12.1%。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07.4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4.9%,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2%。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1.2%、烟酒及用品类上涨4.0%、衣着类上涨0.7%、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3%、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上涨6.7%、交通和通讯类上涨1.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6%、居住类上涨3.7%。商品零售价格上涨5.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3.3%。
  就业总量继续扩大,就业局势保持稳定。年末全县从业人员59.24万人。其中第一产业27.02万人,第二产业17.16万人,第三产业15.06万人。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0.5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全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23955元。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企业景气状况起伏较大,就业压力增大,居民收入增长减缓和消费预期降低,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节能降耗难度较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
  二、农   业
  全面落实“三农”政策,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4.19亿元,增长3.4%。其中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服务业分别完成产值30.8亿元、0.57亿元、10.17亿元、0.64亿元、1.02亿元,分别增长2.2%、5.3%、6.6%、9.8%、6.5%。
  主要农产品生产保持增长态势。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46.9亩,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夏粮种植面积76.9万亩,秋粮种植面积70.0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503927吨,同比减产3.0%,其中:夏粮总产量266831吨,减产3.3%;秋粮总产量237096吨,减产2.8%。油料产量达到61679吨,增产0.4%;蔬菜产量499060吨,增产0.3%;棉花产量4467吨,减产0.1%。
  畜牧养殖业稳步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达3.21万吨,增长0.9%;禽蛋产量2.43万吨,增长3.4%;奶类产量1.56万吨,增长5.8%。全年猪、牛、羊、禽分别出栏27.27万头、2.57万头、14.71万只、451.84万只;年末猪存栏26.01万头,牛存栏5.90万头,羊存栏10.52万只,家禽存栏442.56万只。
  林业、水利建设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862公顷,其中人工造林2016公顷。全年木材产量0.36万立方米。年末有效灌溉面积45676公顷,有效灌溉面积占常用耕地面积比重达到60.8%。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79.3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4%;农用拖拉机8.89万台,增长1.2%;农用运输车0.81万辆,增长14.7%。农村用电量13373万千瓦小时,增长14.3%。化肥施用量(折纯)4.56万吨,增长3.3%。年末,全县410个村全部通汽车和电话,自来水受益村350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84.8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全县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即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达127户,共计实现工业增加值48.1亿元,增长24.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1.3亿元,增长20.7%;集体企业增加值4.0亿元,增长24.3%;股份合作企业增加值4.3亿元,增长26.4%;股份制企业增加值8.2亿元,增长23.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1.9亿元,增长25.9%;其它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28.4亿元,增长23.1%。
  工业经济增长质量显著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59.2亿元,比上年增长30.8%;实现利润总额17.2亿元,比上年增长26.3%;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6.1万元/人年;总资产贡献率达到40.3%。工业品产销衔接良好,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98.8%,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建筑业生产发展较快。建筑业从业平均人数1.97万人,增长3.1%。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8.3亿元,同比下降6.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9.7万平方米,增长13.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6.5万平方米,增长12.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进一步增强。2011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以城镇基础设施、工业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为重点,加大投资力度,全年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2.3亿元,比上年增长31.8%,投资额再创新高。全年完成500万元及以上项目投资119.8亿元,增长36.0%。全年完成农村农户投资11.8亿元,增长0.1%。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重点突出。在“工业强县”战略带动下,工业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投资71.7亿元,增长38.4%,工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到54.2%,比上年提升9.6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业投资6.9亿元,下降23.5%;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投资2.8亿元,下降18.0%;房地产业投资14.8亿元,增长25.8%;教育行业投资4.1亿元,增长138.7%;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11.4亿元,增长26.1%;批发和零售业投资16.2亿元,增长29.3%。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产业集聚区建设工程顺利完成,强力实施大项目攻坚,积极推进与中国建材、中船重工、温商公司、洛矿集团的合作,生物质发电、国风风电、英奇陶瓷等一批战略项目落地建设,钼矿整合基本完成,华能豫宛电厂初可研通过省级专家审查。以中央华府、冠元名邸、财富世家为标志,县城房地产建设全面进入高层时代。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步发展。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亿元,比上年增长15.8%。
  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7.1亿元,增长16.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6.9亿元,增长14.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71.4亿元,增长15.3%;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2.7亿元,增长19.0%。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实现商品销售收入净额23.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2%,其中批发业商品销售收入净额9.5亿元,增长33.3%,零售业商品销售收入净额13.6亿元,增长11.0%;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544万元,增长19.6%。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95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6.0公里。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8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3亿元,电信业务量2.5亿元。年末全县有固定电话用户12.7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5.6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2.4万户。
  旅游业发展加快。按照“五点一环”的开发格局,整合旅游资源,加大招商力度,争创全省旅游强县。国际玉城成功创建4A级景点,国际玉城二期加紧施工。彭雪枫纪念馆列入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依帝山开发、张仲景国际养生城开工奠基。太公湖一期开发基本完工。遮山万亩山地森林公园成功签约。旅游开发实现了新的突破。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较快增长,地方财力继续增强。全年累计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566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1298万元,增长32.9%。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7263万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81.6%,增长42.7%,增收11157万元。增值税完成3173万元,下降6.8%;营业税完成11008万元,增长35%;企业所得税完成1739万元,增长93.7%;耕地占用税完成10825万元,增长99.1%;契税完成3214万元,增长133.4%。全年累计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7166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5264万元,增长25.9%。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3869万元,增长20.3%;社会保障支出23985万元,增长17.2%;医疗卫生支出26408万元,增长55%;农林水事务支出22584万元,增长28.6%;教育支出47070万元,增长62.7%;科技支出2571万元,增长29.5%。
  金融存贷款规模稳步扩大,金融运行平稳。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大幅度增长,贷款稳步增加,现金持续投放,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142686万元,比年初增加200631万元,比年初增长21.3%;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99868万元,比年初增加66517万元,比年初增长15.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突破90亿元大关,达到927422万元,比年初增加156191元,比年初增长20.3%。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深入实施教育振兴工程,全面落实农村中小学生“两免一补”和城市中小学生免除学杂费政策;新一高建设如火如荼,金陵外国语学校和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项目进展顺利。年末全县共有小学102所,招生18309人,在校学生94380人,教师4061人;普通初中34所,招生10768人,在校学生31233人,教师2150人;普通高中3所,招生2819人,在校学生8080人,教师664人。
  科技事业全面进步。2011年末,全县拥有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36所,全年培训从事科技活动人员3万余人次。科技推广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全年共引进实施新技术140多项。
  九、文化、卫生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11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35个,文化馆(站)28,公共图书馆(室)186个,广播电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98.5%;电视台1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6.8%,有线电视用户达到5.9万户。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3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7个,卫生机构病床床位1041张。卫生技术人员141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84人。全县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4个,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所有乡镇,新农合参合率99.79%,参合人数864764人,各级财政补助资金17259万元。
  十、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继续加大。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以重点流域、区域和行业环境综合整治为着力点,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加强对违法排污企业的清理整顿,加大对农村秸秆焚烧工作的监管力度,违法排污现象明显减少。2011年,全县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9.0%;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92.5%;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81%;污染减排成效明显,全县环境质量得到了持续改善和提高。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92元,比上年增长11.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694元,比上年增长6.2%。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7.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29元,比上年增长14.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925元,比上年增长17.7%。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7.2%。
  年末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6万人。在岗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2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1万人。
  注: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发展)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
  4.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