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 2007年
政 府 工 作 报 告――2007年4月2日在镇平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县长 史焕立
添加日期:2007-04-16 17:56:21   来源:   作者:县长 史焕立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做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四年工作回顾 
   县第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四年,是镇平经济社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四年。四年来,县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三大发展定位、四大战略布局,凝神聚力抓重点,众志成城干大事,一心一意谋发展,圆满完成了县十二届人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县域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四年间,全县生产总值由02年的76.4亿元增长到06年的140亿元,年均增长13.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近1倍,达到2.12亿元,年均增长16.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00.7亿元,年均增长35.1%;实际利用县外资本累计52.3亿元,年均增长11.2%;出口创汇累计5100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6倍,达到79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倍,达到3700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居全市县级首位。 
   ——重点工作实现突破,经济活力显著增强。工业经济增势迅猛。县工业园区从03年启动实施,四年间快速壮大,目前,累计入驻工业企业52家,投产29家,06年完成产值8.5亿元,入库税金5962万元。特别是航天水泥、普康药业、梦瑶毛衫、豫龙纺织、天冠纤维乙醇、汉鼎钒业等一批大个项目成功引进,为园区提供了有力支撑,成为推动镇平工业强势增长的新生力量。民营小区逐步规范,四年入驻项目320个,完成产值18.9亿元,实现利税1.9亿元。原县属工业企业公退民进步伐加快,民营化改制稳步实施。水泥建材、医药化工、玉雕工艺、地毯轻纺、农副产品加工五大产业集群持续扩张,工业结构逐步优化。06年全县工业增加值完成80.5亿元,年均增长15.3%;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7.5%,比02年提高3个百分点。农村经济全面发展。05、06年粮食总产连创历史新高,分别达到39.2万吨、42.6万吨;苗木花卉、特色林果、肉奶牛、观赏鱼、优质小麦、烟叶等农业基地稳步扩大,产业内涵不断提升,荣获了“中国金鱼之乡”、“中国玉兰之乡”金字招牌;团兴蔬菜、福建超大等一批现代农业龙头企业成功引进,取得了农业基地招商及产业化经营的历史性突破。农业总产值由02年的26.9亿元,增加到06年的37.1亿元,年均增长6.1%。农业税全免及粮食直补等各项惠农政策高效落实,累计发放粮食直补等政策性补助资金5170万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争取并实施了一批农综开发、烟水配套、水库除险加固等涉农项目,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扎实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平原绿化高级达标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新农村试点竞赛活动扎实开展,按照“四新一好”要求,落实部门帮扶措施,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试点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产生了较好的示范带动效应。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县城建设总规及土地利用总规完成修编,各专业规划、重点工程建设规划及小城镇规划相继制定,城镇规划体系逐步完善。电力广场、文体中心建设、彭雪枫纪念馆扩建、人民公园改造等一批重点工程建成投用,健康路、工业路、涅阳路等一批街道高标准改造年度任务圆满完成,污水处理厂及一批城市公厕、垃圾中转站等市政工程顺利实施,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市品位全面提升。48宗城镇土地成功出让,实现县级土地经营收益1亿多元。全县公路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5亿元,“村村通”工程建设大头落地,新建各类等级公路970公里。县城、312国道等重点区域有效整治,交通、市场、卫生三大秩序不断改善,城镇管理得到加强。小城镇建设富有成效,石佛寺、贾宋、曲屯、侯集、高丘等小城镇进入全市50强行列。城镇化水平较02年提升6.5个百分点,达到36.5%。开放招商成效斐然。县招商局、乡镇招商办顺利组建,县政府驻外办事处启动运行,积极承办南阳市玉雕节,扎实开展集中招商活动,不断加大项目争取力度,招商引资、项目争取的针对性和成功率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环境持续优化,获得了“外商眼中的河南最佳投资城市”殊荣,对外开放形象和知名度大大提升。四年来,全县共引进各类招商引资项目469个,总投资123.1亿元,到位资金35.3亿元;累计向上争取项目273个,总投资20亿元,争取到位资金8.3亿元。 
   ——大事实事高效落实,发展亮点次第涌现。坚持把兴办大事实事作为推动重点工作、凝聚工作力量、夯实发展基础的有效手段,在人民群众的关注点、牵动全局的关键点上选定一批大事实事,集中精力,强力突破。03年以来,全县累计实施大事32件,涉及工业、农业、城市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及群众文化生活等诸多方面,工业园区、交通公路、市政设施建设等一批重点工程成功实施,文体活动周、民间艺术大赛等文化活动有声有色,形成了一个个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为镇平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积淀了能量。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持续进步。科技长入经济步伐不断加快,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达到45%。持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教育资源整合,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发展;远程教育工程及教育信息化建设启动实施,第一轮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基本到位,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提前一年完成,教师工资、教师进补及教育经费等保障机制逐步完善,县一高中、雪枫中学分别建成了省级、市级示范性高中。四年全县累计向高等院校输送本科生4488名,培训各类实用人才6万余人(次)。高度重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免费计划免疫、结核病、艾滋病免费防治等政策措施,累计投入960万元,城乡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建立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加大环境保护、土地管理及矿产资源整合力度,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入人心。社会就业和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累计安排城镇就业再就业2.1万人,落实城乡低保3.2万人,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20%。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玉雕工艺列入全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我县被省政府确定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彭雪枫纪念馆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广大干群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精神风貌发生新的变化。广电、体育、统计、审计、民族、宗教、侨务、外事等工作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民主法制工作进一步加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全面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顺利完成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认真落实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积极推进政府工作民主化、法制化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依法治县迈出新步伐。四年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301件、政协委员提案631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构筑群防群控治安防范网络,荣获了“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称号。积极化解社会矛盾,集中整治安全隐患,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过去的四年,是镇平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实现重大历史性突破的四年。四年来,我们积极顺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牢牢把握加快发展这一时代主题,圆满完成了“十五”计划,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了新的战略起点。回顾四年工作,主要体会有五点:一是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科学发展为根本原则,坚持高效发展、协调发展、持续发展,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克服各种困难和矛盾的治本之策;二是把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作为第一战略,坚定不移抓工业,致力构建大工业体系,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促进农业现代化,是镇平经济快速发展的致胜方略;三是全面扩大对外开放,用招商引资的办法解决发展的资金瓶颈制约,以大开放促进大招商、大招商促进大发展,是加速镇平率先崛起的必然选择;四是每年选择一批事关长远、惠及群众的大事实事,营造兴奋点,培育增长点,是推动县域经济由量变积累到质变飞跃的有效手段;五是坚持把执政为民作为第一责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致力改善民生,维护群众利益,积极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每项决策都能赢得社会理解、群众支持,是政府工作高效运作的力量源泉。 
   各位代表,四年拼搏进取,成绩来之不易!四年来政府工作所取得的各项成就,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上下同心同德、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全县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驻镇部队、武警官兵,向多年来信任、支持县政府工作的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社会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镇平发展建设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一是县域经济大而不强。尽管经济总量位居全市前列,但人均水平相对偏低;地方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在全省、全市位置靠后。二是经济结构相对不优。工业整体素质不高,大个骨干企业较少;农业特色产业培育较慢,支撑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不牢;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占生产总值比重偏低。三是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现有工业企业大多以资源消耗型、劳动密集型、初低级加工为主,终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少,企业竞争力不强,高新技术产业份额较小。四是全面协调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社会事业投入不足,社会保障水平不高,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经济发展环境、群众生活环境、社会治安环境还不够理想,维护稳定的任务较重。五是政府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少数政府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还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暨2007年政府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今后五年,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加快建设小康社会、加速镇平率先崛起的重要历史时期。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围绕建设“南阳经济强县、中原水泥建材基地、全国特色产业名区”发展定位和“中心突破、沿线隆起、园区带动、块状发展”战略布局,以工业化为先导,以扩大开放为动力,全面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致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努力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通过五年努力,实现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乡面貌显著变化,群众生活质量显著改善,镇平对外形象及影响力显著提升,在全省综合实力排序中位次有较大幅度前移。 
   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6.6%,城镇化率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5%,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3‰以内。
   2007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155亿元,增长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45亿元,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6亿元,增长15%;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180%;工业入库税金增长20%;实际利用县外资本20亿元,增长13%;出口创汇2000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10元,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3996元,增长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今年要集中精力办好九件大事:①建设工业园区五期工程。新入驻工业项目10个以上,新投产15个以上,硬化、绿化、亮化园区主干道,推进管网、电网配套改造和综合服务区建设。②投资1.5亿元,建设石佛寺国际玉城一期工程。③建设县城“五路一场”。投资9460万元,打通健康南路、校场北路,建设镇菩路南北两段和将军南路,拓宽改造航天南路,建设垃圾处理场。④启动雪枫植物园建设。⑤实施县乡公路建设工程。投资4980万元,建设柳卢公路园区至玉源大道段,完成39个行政村104公里“村村通”及200公里村级联网公路建设任务。⑥投资1030万元,启动杏花山旅游开发。⑦开展新农村试点建设晋档升级竞赛活动。⑧实施平安镇平建设工程。⑨举办纪念彭雪枫将军诞辰一百周年系列活动。 
   围绕上述目标和任务,今后五年特别是2007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园区建设,做大做强工业,在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上实现新跨越
   把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战略,炒热发展氛围,调动各方力量,建设大项目,兴办大工业,致力构建大工业体系,加速推进县域工业化。到2011年,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工业对财政贡献份额突破60%。
   1、建设县乡园区。按照县办工业园区、乡办民营小区的基本思路,把“一园多区”建成城镇化的新亮点、工业化的先导区。县工业园区,一是以新型工业化为导向,狠抓项目引进。从园区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建立严格的项目准入制度,重点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坚决做到“三个不能上”: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不能上,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不能上,固定资产投资在1000万元以下的不能上。要求各乡镇、街道办、县直有关部门对照入园标准,消除畏难情绪,多头出击,寻找项目,尽早完成项目引进任务。二是以建设工业新城为目标,强化规划建设。按照建设生态园区、特色园区的发展定位,聘请高层次专家,高水平制定园区整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及路网、电网、管网等专业规划,以完善的规划体系引领园区发展、指导园区建设。在硬件建设上,充分利用财政投资、部门筹资和争取项目等多种渠道,加快硬件配套建设,促进园区功能不断完善、形象快速提升。今年要重点对杏山西路、玉神路、航天北路、北环路所形成的园区环路进行高品位绿化、亮化,硬化新星路、鸿安路、豫龙路、天安路四条道路,规划改造电力线路,完善供热、供水、排水及通讯管网,配套商业、卫生服务区,建设1万平米针纺园标准化厂房。通过几年努力,把县工业园区建成一座新兴工业城。三是以企业至上理念,创优园区环境品牌。认真总结几年来创优园区发展环境的宝贵经验,做好服务园区这篇大文章。严格实施“双隔离”措施,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不折不扣地落实封闭管理、全程代办、跟踪服务、纳税申报制度,把园区打造成名副其实的“环境特区”。今年县工业园区新入驻项目要达到10个以上,累计投产45个以上,实现利税突破2亿元。到2011年,县工业园区规模达到10平方公里,入驻项目110个左右,完成产值65亿元,利税6.5亿元以上。民营小区,要坚持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原则,加快建设进度。城南民营小区、石佛寺玉雕加工小区、贾宋综合工贸小区、玉都石雕小区,着力解决小区规划、土地报批、水电路“三通”、封闭管理等问题,扩充小区容量,提升小区层次,实现规范有序发展,形成拉动小区发展的第一梯队;其它园区要根据发展实际,务求在基础设施配套和项目建设上有实质性进展。今年民营小区新入驻项目力争达到100个以上;到2011年,新入驻项目500个左右,实现产值25亿元。
   2、育强工业支柱。坚持把壮大工业骨干、打造产业集群作为构建大工业体系的主要手段,为镇平工业大厦构筑坚强柱石。在壮大工业骨干上,一是抓骨干培育。深入实施“亿元企业培植工程”,围绕航天水泥、普康药业、华新地毯、力源热电、豫龙纺织、梦瑶毛衫、山川皮革、天冠纤维乙醇、天安防爆、氮化钒等骨干企业,成立专门班子,实行跟踪协调、贴身服务、政策倾斜,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二是抓技改扩张。按照“技改不留空白年、不留空白企业”的要求,积极引导各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提高技术和装备水平,加速规模扩张。今年重点抓好大水泥二期、余热发电、华新刺绣、高档手套、梦瑶毛衫二期、永骏二期、利欣大输液、豫龙三期、真丝呢、新星光学等技改项目,力争当年投产,当年见效。三是抓大项目引进。把引进大工业项目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镇平工业发展的主攻点和突破口,倾全县之力,集八方之智,用非常举措,引进建设一批基地型、龙头型、旗舰型工业项目,再造几个“航天式”重量级工业企业。今年集中精力抓好天冠纤维素酶、玉米淀粉、生物制浆、纳米涂料、上海印染、速冻蔬菜、恒锦服饰、新型墙体材料、薄膜非晶硅太阳能电池、众品食品等重点项目的洽谈对接,确保尽快立项建设。经过三至五年努力,全县产值超亿元、利税超千万的工业骨干企业达到20家以上,3—4家跻身全市50强,彻底改变镇平工业骨干群体“势单力薄”的局面。通过培育骨干,逐步壮大水泥建材、医药化工、玉雕工艺、地毯轻纺、农副产品加工五大产业集群的规模和实力。到2011年,五大产业集群创造的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5%以上。 
   3、深化企业改革。顺应县域经济民营化的发展趋势,抓住新《破产法》即将实施的有利机遇,进一步加大原县属工业企业改革盘活力度。坚持以民营化改革为方向,按照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利于维护职工利益、有利于企业发展壮大的要求,加快改制步伐,实现国有资产全部退出。鸿达毛衫、曲轴公司、合得利丝绸、纵横丝绸、经纬棉纺、钜辉面粉等租赁企业,要鼓励承租方优先整体买断;蝴蝶花袜业、五垛山黄酒、庆康酒业、玉器公司等企业,要通过招商选择投资主体。通过一年努力,全部完成原县属企业改革盘活任务,彻底扫清改制遗留,甩掉历史包袱,让死滞工业存量焕发新的生机。 
   4、打造企业家团队。把企业家作为稀缺战略资源和宝贵财富,进行重点培育。坚持以企业家协会为主体,认真组织企业家论坛、企业家沙龙等相关活动,建立协会议事机制、信用担保机制,促进各企业经营者在相互交流协作中积累经验,提高能力。充分发挥政府在培养、使用、激励企业家方面的导向作用,定期组织广大企业经营者外出参观学习,引导其开阔眼界,更新理念,完善思路,创新经营;继续开展“星级企业”竞赛活动,对功勋企业家进行表彰奖励,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企业任职就业,营造尊商崇商社会氛围,培植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土壤,锻造一批勇创大业、视野开阔、善于合作、甘于奉献的企业领军人物,形成引导镇平工业发展的精英力量。
   (二)创新发展观念,建设新型城镇,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上实现新跨越
   坚持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位一体”,按照工业园区化、市场专业化、住宅小区化、环境优美化、管理规范化的要求,建设生态良好、适宜居住、宜于创业的新型城镇,全面加快城镇化进程。到2011年,全县城镇化率要达到45%以上。 1、集中精力,建设中心城区。按照“改造老城、开发新城、组团发展”的基本思路,以航天路为东西中轴,坚持向西发展,向东完善,把石佛寺以南、赵河以东纳入县中心城区,重点加快城北新区、县城南区开发步伐,打造新兴工业城、现代商贸城、生态宜居城。通过五年努力,把中心城区建成规模突破30平方公里、人口突破25万、在南阳中心城市近郊有较大影响的现代化中等城市。一是完善城市规划。按照拉大城市框架、优化布局结构、突出个性特色、提高文化品位、彰显城市魅力的要求,聘请高层次专家学者和专业机构,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高标准修编完善城区规划、分区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提高规划档次及规划覆盖率,为县城发展提供高质量的规划保障。二是加快硬件建设。把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作为建设重点,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环境。通过五年努力,全部打通并高标准建成将军路、泰山路、镇菩路、健康路、航天路、玉神路等6条南北景观路,以及南环路、涅阳路、中山街、建设路、杏山路、北环路等6条东西景观路,县城公厕总数达到60个,垃圾中转站达到80个,城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达到70%以上。今年重点实施四大工程。市政建设工程。拓宽改造207国道南环路至高速入口段,打通健康路南段、校场路北段,建设镇菩路南北两段,实施将军路南延;完善城区供水管网,扩大城区自来水覆盖面;建设垃圾处理场,新建4个城市公厕、20个垃圾中转站,改变城区环卫基础设施配备滞后局面。生态休闲工程。进一步搞好西三里河、护城河二期治污,逐步改善城区水系水质,彰显城市灵气;在东关林场周围规划控制400亩城市园林用地,启动建设雪枫植物园,为城区居民开辟新的休闲空间;加快城市公共绿地建设,实施拆墙透绿、庭院植绿、沿街布绿、见缝插绿,多渠道增加城区绿量。亮化美化工程。按照一路一景、一街一灯的要求,对各主要街道建筑物立面、广告牌、各种亮化设施进行统一规划,规范装修行为,统一广告匾额,增加亮化灯具花色品种,形成以路灯为基础、以各种建筑物亮化美化设施为映衬的城市立体亮化体系。民居示范工程。建设裕馨花园,打造高档精品住宅示范,引领居住时尚;规划建设一批经济实用小区,引导城区居民向小区集聚。三是提高管理水平。根据县城管理的新形势、新要求,成立县城管理综合执法局,理顺城区管理体制,调动县直职能部门和办事处齐抓共管的积极性,探索有效的县城管理新机制。进一步加大“三大秩序”整治力度,实现县城管理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三个街道办事处及社区居委会职能作用,管好背街小巷,消除管理盲区。加强出租车市场管理,强化市民文明教育,树立县城管理新形象。 
   2、梯度推进,打造城镇体系。按照因镇制宜、梯次推进原则,研究出台支持小城镇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引导各小城镇积极参与星级创建活动,鼓励各乡镇在小城镇建设上创特色、上水平。加快石佛寺、贾宋两个重点小城镇建设步伐,精心培育全县小城镇建设的两大龙头。石佛寺镇,围绕建设经济强镇、旅游精品景区、玉文化商贸中心,特别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小城市发展定位,抓住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的机遇,加快推进国际玉城、玉料市场建设,高标准改造玉源大道,构建玉文化、玉产业长廊,打造特色小城镇典范;贾宋镇,加快综合工贸小区建设,加大市场改造建设力度,搞好文化广场开发,力求在建设工业强镇、商贸名镇和特色产业大镇上实现较大突破。侯集、曲屯、高丘、晁陂、老庄等五个小城镇,要发挥各自区位、资源、产业优势,打优势牌、走特色路,加大城镇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扩大城镇规模,提升城镇形象,形成小城镇发展第二方阵。其它乡镇要立足镇情乡情,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上要有新进展,在城镇面貌上要有新改善。全年力争新创五星级小城镇1个,二星级小城镇2个。到2011年全县五星级小城镇达到2个,四星级1个,三星级1个,二星级3个。 
   3、创新方法,完善城镇化推进机制。顺应国家强化土地管理的新形势,坚持从治理违法占地中“要”地,从城中村改造中“盘”地,从多层厂房建设中“增”地,从“三项整治”中“找”地,为城镇发展盘活备足土地存量资源。今年要重点搞好杏山大道两侧、南环路两侧、清源大酒店南侧及石佛寺、贾宋两个重点镇的土地经营开发,确保全年完成县级土地经营收益5000万元。五年力争实现土地收益2亿元,为城镇建设提供资金保障。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全面放开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快市政公用行业产权制度改革步伐,在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经营领域,推行特许经营制度,鼓励外商通过收购、参股、合资等方式参与经营。加大规划执法力度,彻底解决规划建设脱节,城镇建设上抢占、抢建、低品位、粗放型扩张等问题。加快推进户籍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城镇新增人口就业、入学、购房和社会保障等配套政策,打通农民进城通道,为城镇发展集聚人气。 
   (三)培育特色产业,夯实发展基础,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上实现新跨越
   坚持以新农村建设统揽农村工作全局,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要求,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改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为切入点,以试点建设为抓手,推动新农村建设快速健康发展。 1、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充分发挥镇平特色经济基础相对较好的优势,坚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为新农村建设打牢产业基础。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村,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集中建设70万亩优质粮、5万亩烟叶、10万亩蔬菜、6万亩特色林果、2万亩苗木花卉、1万亩观赏鱼、4万头肉奶牛、3万亩湖桑等八大特色农业基地。推广郭庄、侯集、马庄、石佛寺等乡镇的经验和模式,以特色农业基地为依托,积极实施农业招商,引进大型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借助大型现代农业龙头企业的资金和技术,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促进农业经营方式由分散型、粗放型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变。通过三至五年努力,力争在全县建成有较强示范先导作用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8—10个。积极发展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以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为纽带,充分发挥部门作用,引导农业科技进入特色园区、农业基地,构建新型县乡村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加快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抓好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积极推广标准化,无害化生产管理措施,力争每年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2万亩。大力发展特色加工业,引导玉雕、地毯、汽车附件、羊毛衫、工艺礼品加工等特色产业进村入户,积极探索大户带动型、厂点辐射型、订单加工型等灵活多样的经营模式,增强产业辐射渗透能力,让更多的村组农户加入产业发展行列,拉动产业扩张,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加工业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抓住国家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机遇,争取实施各类涉农项目。积极推进高丘水库、高西河水库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完善渠系配套,逐年扩大有效灌溉、旱涝保收田、节水灌溉面积。加大农综开发、烟水配套、东桑西移、土地整理等农业项目建设力度,每年争取改造中低产田1万亩,整理土地6000亩。搞好日元贷款造林、退耕还林、长防林等生态林业建设,巩固平原绿化高级达标成果,争创国家级林业生态县。加快县乡公路、农村沼气、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今年要完成柳卢公路工业园区至玉源大道等3条县乡公路、39个行政村104公里“村村通”及200公里村级联网公路建设任务,新增沼气用户5000户,解决安全饮水1.5万人。至2011年,平原区基本完成自然村通油路,山丘区自然村通油路达到70%以上,五年累计新增沼气用户4万户,并解决50个行政村8.5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群众自愿的原则,积极开展村庄规划和农村环境治理,加大农村宅基地管理和“空心村”整治力度,今年要完成40%的行政村村庄规划任务,到2011年,除山区外,全县其它村庄规划要全部完成。认真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和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工程,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提高涉农信息服务水平。 
   3、培育新型农民,增强新农村建设动力。培养造就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以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为依托,整合各种培训资源,扎实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生产技能培训、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提高农民生产就业致富本领,引导农民向县工业园区、特色产业及沿海发达地区转移就业,每年要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1万人以上。积极开展面向农村的思想道德、法律、科技、文化、卫生等宣传教育活动,倡导广大农民移风易俗,改变生活方式,形成致富讲科学、言行讲文明、衣食讲卫生、办事讲规矩、做人讲诚信、相处讲和谐的良好风尚,把农民培养成有知识的文化人、讲道德的文明人、懂技术的内行人、会经营的明白人,全面激活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动力。 
   4、用好活动载体,扩大新农村建设示范效应。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典型引路,积极探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重点开展三项活动。一是“新农村试点建设晋档升级竞赛”活动。按照“四新一好”要求和“五通三化一室一院”标准,继续强化试点建设,培育主导产业,提高建设水平,力争使部分乡镇级试点村晋升为县级试点,县级试点村晋升为市级试点,努力实现经济产业化、支部“双强”化、新村城镇化、管理规范化、乡风文明化。今年全县10个县级试点村要全部进入市级试点行列,到2011年全县市级试点示范村要达到50个以上。二是“争创致富产业、争当致富能手”活动。与“双强双创”活动结合,面向全县,重点选育命名一批新农村建设特色产业村、专业示范村,大张旗鼓表彰一批农民致富能手,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强致富,形成新农村建设的正确导向。三是“为民办实事”活动。进一步强化县直部门帮扶试点村建设责任,加大帮扶力度,提高帮建实效。鼓励各部门发挥职能作用,面向广大农村搞好对口服务,开展送医、送药、送技术、送信息、送文化、送项目等系列活动,形成关注农业、支持农村、帮扶农民的浓厚氛围。通过三个活动的扎实开展,抓点带面,点面结合,提高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水平。 
   (四)壮大旅游产业,搞活三产流通,在构建大商贸格局上实现新跨越
   针对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的新形势,把培育壮大三产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构建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服务业体系,促进县域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实现全面升级。力争通过三至五年努力,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5%以上。
   1、彰显文化特色,加快发展旅游业。抓住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成功创建和我县纳入伏牛山生态旅游开发重点县两大机遇,按照城市近郊游、特色购物游、生态休闲游和红色观瞻游四大定位,围绕五垛山、杏花山、玉雕湾三大景区,北顶、三潭、菩提寺、杏花湖、樱桃园、楚长城、玉文化中心、国际玉城、彭雪枫纪念馆、彭雪枫故居十大景点,突出特色,连珠成串,打造黄金旅游热线,提升旅游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坚持把文化作为旅游的灵魂,将旅游打造成文化的载体,进一步提升玉文化层次,扩大红色文化影响,挖掘楚汉文化、佛道文化等民间文化内涵,提高旅游产业的文化含量。围绕玉雕、地毯、观赏鱼、樱桃等,加大旅游产品开发,打造镇平特色购物旅游品牌。积极开展旅游招商,争取旅游项目,引进优势企业,启动杏花山、五垛山开发,营造菩提寺、楚长城、樱桃园、北顶、三潭旅游开发新亮点;建设县城——五垛山、老庄——余堂、县城——七里庄等旅游公路,构建旅游快速通道。加大旅游宣传推介,积极开展A级景区创建,着力提高镇平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发挥传统优势,做大做强商贸业。立足镇平传统商贸业相对发达的优势,按照“培育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发展大商贸”的基本思路,着力在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提升产业层次上下功夫。今年要重点抓好摩托车市场、农资市场、机电市场、建材市场的启动运营,加快旺盛物流、玉料市场、国际玉城、花鸟市场等专业市场的开发建设,逐步形成大中小型结合、高中低档配套,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市场网络。鼓励引导县内各大超市,挂靠知名企业,开展对外合作,增强发展实力,延伸经营触角,创优服务品牌,拉动社会消费,引领全县商贸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国合流通企业改革,采取破产重组、整体出让等行之有效的改制形式,加快国合流通企业公退民进步伐,为城乡商贸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顺应社会需求,发展现代服务业。围绕服务生产、扩大消费,积极发展各种新兴服务业,致力构建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引进培育一批现代物流企业,规划建设现代物流园区,整合社会运力资源,深化运输企业改革,推行现代流通方式,推进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全面搞活金融保险。支持金融保险部门创新服务产品,积极创优金融生态环境,建立政、银、企长效合作机制,提高金融保险业对地方发展的参与度和支持度。有序推进房地产开发。科学制定全县房地产开发整体规划,引进有实力的开发商,规范有序实施住宅小区、专业市场开发,确保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发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会计、审计、律师及社区服务,提高宾馆、酒店、餐饮娱乐业发展水平,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五)强力招商引资,做大项目经济,在扩大对外开放上实现新跨越
   借助“外商眼中的河南最佳投资城市”这一新的开放品牌,进一步加大开放招商及项目争取力度,努力构筑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1、整合优势,实施大开放战略。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着力在整合张扬开放优势上做好大文章。一是整合资源优势。搞好矿产资源、特色农业资源、劳动力资源普查整合,以优势资源促进开放招商。二是整合产业优势。立足现有产业基础,进行产业包装,通过拉长产业链条带动开放招商。三是整合园区优势。把县工业园区进行包装策划,实施整体推介,以园区发展助推开放招商。四是整合项目优势。顺应国家产业政策,把握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趋向,搞好项目规划、论证和储备,建好各级各类项目库,以优质项目引领开放招商。五是整合品牌优势。用足用活“中国玉雕之乡”、“中国地毯之乡”、“中国金鱼之乡”、“中国玉兰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外商眼中最佳投资城市”等品牌优势,精心组织承办好南阳市玉雕节;聘请专业人士高水平、大视野策划制作“外商眼中最佳投资城市”宣传专辑,借助强势媒体和高层次招商活动系统推介镇平的资源秉赋、开放环境、优惠政策,全面展示镇平对外开放新形象。 
   2、创新方法,构筑大招商格局。认真研究“两个转移”及上级投资政策的新动向,充分调动各级各界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务求招商实效。一是把握引资重点。坚持跑大城市、找大企业、抢大客商,锁定“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地区等重点区域,围绕轻纺针织、医药化工、光学电子等重点产业,瞄准国企500强、民企500强优势企业及一些大型企业集团,承接产业转移,开展项目合作。紧扣上级关于新农村建设、中部崛起等重点支持政策,精心谋划一批向上争取项目。二是改进引资手段。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充分发挥驻外办事处及驻外招商网络的作用,实施亲情招商、网络招商、以商招商、协会招商。加强与上级部门的对口衔接,利用在京、省的一切关系资源,掌握更多项目信息,争得更多到位资金。三是夯实项目责任。量化分解招商引资及项目争取任务,强化各级各部门的项目引进和争取责任。设立招商引资及项目争取基金,鼓励各级各部门腾出时间和精力,出外跑争项目。建立完善大项目专门服务、定期研究制度,确保一批大项目顺利投建,发挥效益。四是强化激励措施。改进项目管理考核办法,以督查中心为主,对项目进行跟踪督查,实行月督季报,专项考核。认真落实项目奖励政策,重奖在项目争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中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全年引进横向联合项目100个以上,合同引进县外资金30亿元以上;向上争取无偿资金3.3亿元。实际利用县外资本五年力争突破75亿元。
   3、优化环境,提升开放发展形象。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的发展理念,扎实开展“我为外商眼中最佳投资城市添光彩”环境优化活动。一是营造浓厚氛围。灵活采取电视专栏访谈、演讲、专题座谈等多种形式,围绕添光彩这一活动主题,让县直部门,尤其是执纪执法部门在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率、改进服务质量等方面作出公开承诺,促进首问负责、审批公开、集中服务、限时办结等服务措施落到实处,努力营造人人维护镇平形象、处处体现优质服务的良好风尚。二是开展行风评议。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每季度开展一次社会评议部门活动。对评议结果进行排队,电视曝光;对后三名单位,一次通报批评;连续三次,责令写出书面检查。三是实施专项整治。建立高规格的环境优化整治联席办公会议制度,健全完善环境治理长效机制。设立经济环境“110”,常年接受“四乱”及环境方面的举报,做到接报即查,有查必果。每年召开一次涉企“四乱”公开处理大会,对相关人员进行严肃处理。通过环境优化整治,实现企业之外零成本、生产经营零干扰、外地客商零投诉,真正使镇平成为开放的热土、创业的乐园、投资的宝地。 
   (六)发展社会事业,关注民生福祉,在构建和谐社会上实现新跨越
   坚持民生为本,把改善群众生活、关注民计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形成人民群众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良好局面,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1、致力改善民生。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畅通就业渠道,积极引导社会劳动力到城镇二三产业转移就业,解决用工短缺与社会就业不充分同时并存的矛盾,实现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确保每年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5000人以上。把社会保障作为民生之盾,全面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强力推进社会保障扩面、征缴、清欠,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收尽收;扎实做好城乡低保、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特困户救助、灾民救助、残疾人救助工作,切实增强社会保障能力。全年新增城镇基本养老保险1400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3000人、失业保险1600人,新增城镇低保3000人,农村低保对象占农业总人口比重达到3.25%,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30%以上。把就医作为民生之急,加快国债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所的改造建设,搞好社区卫生服务,全面启动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城乡群众提供优质医疗保障。实施电影、戏剧等文化活动下乡工程,加大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力度,保障群众普遍享有公共文化服务;加快城镇有线电视整体平移步伐,扎实推进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努力实现城乡群众物质生活、文化生活同步改善。
   2、强力开发民智。坚持把开发民智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大力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使广大民众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让各类人才的聪明才智充分涌流。抓住我县被列入全省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试点县的机遇,谋划和组织实施工业技术创新、农业技术研发等科技项目,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扎实开展第二轮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加速教育资源整合,今年要建成10所农村示范性中心小学,经过三年努力,全部完成第二轮布局调整任务;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改善农村教育装备条件;着力普及高中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高等院校输送更多人才;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争创全国示范职教中心,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竞技体育,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积极主动地做好爱才、育才、引才、聚才、用才工作,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城乡技能人才四支队伍建设,创新用人机制,营造各类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把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
   3、着力促进民和。坚持领导接待日、领导包案、三级例会等制度,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群众诉求表达机制,畅通信访渠道,探索新时期做好群众工作的新办法,千方百计做好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工作,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坚决防止小事酿成大事、个性问题拖成难点问题。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重点,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大力倡导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推进家庭和美、邻里和睦、人际和谐。进一步健全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扎实推进城区计生管理体制改革,稳定低生育水平,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加强工业点源、农村面源和城镇环境污染治理,严格限制新上高耗能、高污染、破坏和浪费资源的项目,严禁企业超标排放,认真解决群众关注的环境问题;继续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巩固矿产资源整合成果,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推进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是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是加速镇平率先崛起的战略选择。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政府及组成部门要时刻牢记全县人民重托,扎实开展讲正气、树新风活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改进政府工作,扎实履行好肩负的职责。
   1、强化学习,增强行政能力。政府系统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坚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贯穿于工作全过程,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新的发展理念,学习法律法规和市场经济理论,不断探求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以深厚的理论素养和较强的综合素质,赢得组织经济社会工作的主动权。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勤学善思,学以致用,把政治经济理论、上级政策、外地经验与镇平实际结合起来,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谐社会的内涵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驾驭工作全局的能力、处理复杂利益关系的能力、解决各种具体问题的能力,切实做到解难题处置有方,干工作游刃有余,做政府工作的行家里手。
   2、转变职能,提高施政水平。按照精减、统一、效能的原则,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在更好地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服务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环境等职责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把政府工作的着力点更多地放在改善民生和构建和谐社会上来,着力解决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完善社会管理制度,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考核指标体系,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强化行政问责,完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3、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认真落实监督法,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和政府内部的行政监督,主动听取工商联、工会等群团组织的意见和建议;认真严格执行人大通过的各项决议和决定,虚心接受人大评议,及时向人大报告政府工作,积极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检查、调研活动创造便利条件,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批评及政协提案,在人大、政协监督支持下开展政府工作。加强政府法制建设,规范执法主体,减少执法层级,推进综合执法,完善执法程序,解决行政执法职责交叉、多头执法、效率不高等问题。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要追究。广泛集中民智,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听证和决策评估等制度,不断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
   4、勤政廉洁,改进政务作风。在政府系统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团结协作之风、快捷高效之风,要求政府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察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把精力集中到抓落实中去,定下来的事情就雷厉风行、抓紧实施,部署了的工作就督促检查、一抓到底,一些关键的、重要的环节,要身先士卒、靠前指挥,促进工作任务快速推进,高效落实。坚持从严治政、廉洁从政,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立思想道德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各级政府干部要牢记“两个务必”,努力提高在是非面前的辨别能力、在诱惑面前的自控能力、在警示面前的自醒能力,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树立清正廉洁的公仆形象。 
   各位代表,镇平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极为关键的重要历史阶段。立足新起点,我们信心百倍,谋求新跨越,我们豪情满怀。让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抢抓机遇,乘势奋进,顽强拼搏,开拓创新,为建设更加富强、美好、和谐的新镇平而努力奋斗!